一、種蛭的來源
1.野外捕撈
每年4月上旬至5月上旬,從天然水域捕撈成蛭作為種蛭。我國北緯32°~38°水流緩慢的小溪、溝渠、坑塘、水田、沼澤、湖畔以及溫暖濕潤的草叢處均有野生水蛭,可采用人工直接捕撈與引誘捕撈兩種方法獲得種蛭。
2..從養殖單位購買
購種季節。水蛭每年春季和秋季各產卵1次。人工育苗所需的種蛭必須在春季采購,育出的苗正好與養殖生產需要蛭苗銜接上。人工水蛭養殖首批放苗時間在5月中下旬,春季育出的蛭苗放養后,到10月上中旬可收獲加工成干品。春季溫度越來越高,養殖環境比較好控制,水蛭的餌料也易獲得。
購種最佳時間。對長江中下游地區來說,春季購種最佳時間段是3月底至4月,超過了5月1日,購回的種蛭就會少產1個卵繭。根據筆者的經驗,為了縮短暫養時間,購蛭種的最佳時間應在4月15日前。
二、種蛭的挑選
種蛭可從成年水蛭中挑選,種齡在2年以上,且種齡一致、體重15~20克/條;以活潑健壯、體軀飽滿、體表光滑、有彈性的個體為佳,即放在手心里或用手指觸碰會立即縮成團。水蛭是雌雄同體,異體交配。在繁殖季節,水蛭身體前部雌雄生殖孔間都有明顯隆起的生殖帶,繁殖以后生殖帶消失,所以進種時要特別注意,以免誤進已繁殖或未達到性成熟的個體。

三、種蛭的運輸
1.運輸方法
目前種蛭運輸方法有干運法和濕運法。
干運法。此法有兩種方式:一是裝袋運。將種蛭裝入80目尼龍篩絹網袋中(規格為30厘米×40厘米),每袋裝5公斤,扎緊袋口,然后放入比袋稍大、兩端留有通氣孔的塑料泡沫箱中,箱底放少量水草或少量水以保持箱內濕潤。連續運輸24小時內到達,成活率可達100%。二是塑料泡沫箱運。把水蛭直接放入塑料泡沫箱中,留1/3空間,箱上口均勻地涂抹一圈(寬3厘米)的牙膏,防止水蛭逃跑。最后蓋上箱蓋,用膠帶封好箱口,箱蓋上留多個小孔以通氣。
濕運法。在塑料圓桶中放少量水,水深10厘米左右,直徑30厘米的桶可裝5公斤左右,桶口加蓋蓋緊扎實,在蓋上鉆多個小孔以通氣。如無蓋子,可用80目篩絹網布封口,再用粗橡皮筋扎緊網布以防水蛭逃離。
2..運輸注意事項
運輸種蛭一定要選擇合適的工具。運輸時間在3小時以上,每3小時要向容器中沖水1次,以保持水蛭皮膚的濕潤。途中要檢查有無水蛭爬出,如發現有縫隙要及時修整。如果運輸距離較近,2小時內可到達目的地的,裝運可因陋就簡。
四、種蛭的暫養
1. 暫養池(箱)的選擇
購買或自然水域捕撈的種蛭運到后必須放入單獨的暫養池中飼養,暫養池可用舊水泥池,也可用落地網箱(50~60目)或浮動網箱(50~60目)。種蛭入池暫養前7天,對暫養池按照常規方法進行清池消毒,待消毒藥劑毒性消失后才可進蛭種。
2.. 種蛭的消毒與放養
種蛭放養前要進行消毒處理,以免感染疾病,造成養殖失敗。種蛭消毒常采用藥浴法,在大塑料方桶(容量為100~150升)中用10 毫克/升漂白粉溶液浸洗5~10分鐘(水溫15~25℃)或用3%~5%食鹽溶液浸洗5分鐘,然后放入暫養池(網箱)中飼養。一般放養密度為2.5~3.0公斤/米2。
3. 暫養期的管理
(1)暫養早期的管理。暫養時間的長短完全取決于進池時間的早晚。如果種蛭進池早,則暫養時間就長;相反進池時間遲,則暫養時間就短。不過暫養結束時間最遲不可超過4月30日。種蛭進暫養池后,要連續仔細觀察4~5天,如水蛭無死亡,也未出現厭食、發蔫、體色變暗、失去光澤和彈性等現象,確認無病后便可轉入正常的飼養階段。
(2)日常飼養管理。水蛭在暫養期間主要完成交配。各地水蛭交配時間不一致,在長江流域水蛭交配時間開始于3月中下旬,華北地區在4月中下旬至5月初。水蛭交配期能量消耗較大,吸食較旺盛,因此暫養期必須經常投喂螺螄,一般每周50公斤水蛭投喂螺螄5~6公斤。此期防病工作也不可忽視,每隔7~10天用0.2%食鹽溶液或0.8~2.0毫克/升漂白粉溶液全池潑灑消毒1次。發現患病水蛭要立即隔離治療,以免傳染。
4.產卵繭床的準備
產卵繭床條件。產卵繭床必須是比較松軟的土壤,土壤含水量要控制在35%~40%(即用手一捏可成塊,輕輕晃動可散開)。
產卵繭床種類。目前各地采用的產卵繭床主要有4種:一是水泥養成池產卵繭床。在水泥池底部堆放合適的土壤,堆高25~30厘米、寬120厘米,長度根據需要而定。產卵繭床雨天要防雨,晴天要遮陽,干燥時要灑水,保持要求的濕度。二是露天畦式產卵繭床??稍谒咎锢锝ㄔ飚a卵繭床,先把土壤翻松、整平,再筑畦。畦高50~60厘米、寬120厘米,畦與畦間開排水溝,溝寬60~70厘米、深50~60厘米。溝中水深正常保持20厘米,不能忽高忽低,始終讓畦面露出水面30厘米左右。不管晴天還是雨天畦面上都要覆蓋稻草,以遮陽或防止雨水沖洗,保持合適的土壤濕度。三是舊魚池棚畦式產卵繭床。舊魚池經修補漏洞、清洗消毒后,即可建造產卵繭床。如3米寬的舊魚池,可建畦2條(畦寬120厘米、高35厘米),排水溝3條(溝寬20厘米,長不限)。投放種蛭前進水10厘米深。排水口插上彎頭以調節溝中水位。如畦土溫度低可覆蓋稻草保溫。四是露天落地網箱畦式產卵繭床。閑置稻田松土后即可建畦,畦與畦間距30厘米,每畦寬120厘米,畦與畦間挖溝,溝寬25厘米左右,挖出的土用于加高畦。畦必須整平,每畦四周設置防逃網,防逃網用寬1.5米的60目或50目聚氯乙烯網片制作,防逃網緊貼畦四周,網片下埋40厘米,與畦底成“L”形,上方向內折成直角作為防逃檐,檐寬20厘米,防逃網高出畦面60厘米左右。田畦四周每隔1.5米立1根竹竿或木條并用鉛絲捆扎以固定防逃網。畦面要覆蓋稻草。